返回 大唐气象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9章 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如何塑造贞观气象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小说]https://m.wenxinge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武德九年(626年)八月,李世民即位称帝,是为唐太宗。

    此时的天下,经过高祖李渊多年治理初步实现统一,隋末乱世民不聊生的局面也得到有效缓解。

    但突厥、吐谷浑等外部势力持续侵犯大唐,甚至一度兵临长安城下;朝堂之上各种派系纠葛缠绕,暗潮涌动;国内尚未完全稳定,新旧体制并行,亟需规范统一;百姓生活还很贫困,特别是边远地区,小规模叛乱时有发生。

    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问题依然很多,形势仍很严峻。稍有不慎,辛苦打下的江山极有可能重新落入四分五裂的局面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李世民凭借卓越智慧和过人胆识,采取重金诱惑与武力威吓相结合的方法,在长安附近便桥上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结下互不侵犯盟约,史称“便桥会盟”,为大唐赢得了几年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。

    就在短短几年里,太宗与他的臣民励精图治,不仅开创了大唐近三百年的基业,更是成为后代君臣仿效的典范。

    【01】练兵重在平时

    太宗是行伍出身,深知塑造一支强大武装力量的重要性。即位后,便经常在显德殿前指导将士习练射术,并告谕他们:“戎狄犯边,自古就有。原因在于边境稍有安宁,国主就安逸忘危,以致战事来临无法抵御。

    朕不用你们承担与征伐无关的苦累劳役,只要你们勤练弓矢武艺。朕平时当你们老师,指导你们训练;战时做你们统帅,带领你们破敌。如此举国百姓或可享受太平!”

    他还时常亲自监考,凡射术精湛、中靶多者予以厚赏,其直接领导也给予优等考绩。

    根据当时规定,持兵刃到皇帝所在,一律处以绞刑。群臣出于对太宗安全的考虑,劝他不要这样,万一遇到个别悖逆之徒暗算,恐怕不是注重江山社稷的做法。

    太宗却说:“帝王视四海如一家,国土之内都是朕的赤子,朕对他们推心置腹,为何偏要猜忌身边将士!”

    太宗不仅狠抓士卒战斗技能训练,还格外重视战术素养的培育熏陶。他常对将领们说:“我自幼征战四方,懂得些行军布阵的要领。每次出战,我先观察敌方战斗阵形配置,判断出他们的强弱点在哪里。而后用我方薄弱力量引诱敌方精锐来袭,分散其布势;最后再集中主力,猛击其枢纽。”

    “敌攻我,最多打进百余步;我击敌,则一下贯穿其整个阵形,再分兵从后加以抄击,往往一战而胜。我取胜的诀窍就在这里。”

    说得通俗些,就是时机不到不动手。太宗当年可以和窦建德、刘黑闼、刘武周等强敌一耗数月就是不出战。而一旦机会来临,必一战破之,再穷追不舍,直至敌酋授首。

    懂得忍耐权衡的人,才能享受最后的胜利果实。

    太宗的做法极大激励了三军部众,他们人人争先,刻苦习练,塑造了浓厚的尚武风气。大唐军队也在他的领导下,成为横扫天下、野战无敌的精锐,在日后对突厥、吐谷浑、薛延陀、高句丽等外敌作战中罕逢败绩。

    【02】奖赏务求公正

    太宗根据文臣武将贡献值,亲自审定了长孙无忌等功臣的爵位封邑,让陈叔达当众颁布,并且说:“朕的封赏可能有不到之处,你们谁觉得有问题欢迎来提。”

    人嘛,在功劳面前都会觉得自己出力最大。李世民话音刚落,底下就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太宗叔父、淮安王李神通首先站出来说:“臣当初第一个在关中举兵响应太祖,而房玄龄、杜如晦这些人只会耍弄笔杆,现在连他们都位居臣上,臣不太服气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正色回答:“叔父您当年的确第一个起兵,但恐怕也有自求脱祸的因素。等到窦建德吞并山东,叔父您全军覆没;刘黑闼死灰复燃,您又望风逃窜。”

    “房玄龄他们运筹帷幄,使社稷得以安定,论起功劳肯定排在叔父前面。您是我的亲人,我对您没什么可以吝啬,但却不能拿亲情去兑换功勋。”

    李神通面红耳赤的退下,众人相顾着说:“陛下真公平,连淮安王的面子都不给,我们还有什么可说。”随即心悦诚服。

    房玄龄作为太宗当秦王时的旧僚属,代表秦府发言:“秦府许多没升官的都抱怨说跟着您多年,却排在前东宫(指李建成)与齐王府人的后面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答:“作为帝王必须至公无私,这样才能赢得人心,朕与你们平时吃穿用度,全都取自于民。朝廷设置官职的本意也是造福百姓,应当选任贤才,怎能按新旧顺序划分先后!如果新人贤良,旧人庸碌,难道还要舍贤取庸!不说自己能否胜任,一味只知抱怨,这哪里是为政体制!”

    有人还对太宗提议,把过去秦王府士卒全部提升为武将,调入宫廷担任护卫。太宗说:“朕以天下为家举贤任能,怎可除了旧时部伍谁也不信。你的提议,不是让朕广布恩德于天下的做法!”

    【03】发现人

第9章 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如何塑造贞观气象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