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揣着淘宝吃饱六零年代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34章 裁员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文心阁小说]https://m.wenxingela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岗位就跟皇位似的可以继承,还可以卖到千八百块的巨款呢。

    进了工厂,成了正式工,那就是一辈子有靠了。

    可刘淮安透露的意思是啥?这当然惊到了莫金柱。

    刘淮安严肃地点头:“国家现在要控制工业发展速度,控制城市人口规模。

    “你说,会不会就要从那些新开的厂子,和进城没多久的人身上入手?”

    不用刘淮安接着往下说,莫金柱也已经想到了。

    效益好的厂子肯定比效益差的安全,资历老的工人肯定比新人安全。

    或者领导也会考虑职工是否拖家带口,优先将单枪匹马进城的单身小年轻打发回农村。

    小妹和中华两口子都在县里根基不深。

    他们供职的富林县家具厂虽然是建国后成立的,但有十来年历史,也能算是个老厂,并非跟风跃进的产物。

    而且富林家具厂效益一直不错,不可能出现直接被关停解散的局面。

    杜中华进厂有好几年了,如今也是正式的干活师傅,想来应该没事。

    但小妹莫金燕的正式工身份却是去年才落实的,而且她的岗位在家具厂食堂,这种二线岗位似乎就不那么保险了。

    她当初因为从母亲莫老太那里学得了些做饭的手艺,因此靠着自己的本事和丈夫的助力,先是干上了食堂的临时工,熬了两年才获得了珍贵的正式工岗位。

    莫金燕的岗位对杜家极为重要,要知道,这时候孩子的户口是随母亲的。

    这年头,如果一个农村家庭里有一个工人,那往往是个男人。

    而男人就算因为工作把户口迁到了城里,那能吃到供应粮的也只有他自己。

    他孩子们的户口还要跟着妻子留在农村,这种家庭俗称为“半边户”。

    杜家曾经在村里当了好几年不被人待见的半边户。

    后来莫金燕跟着进城做了食堂临时工,虽然表面上看两口子都成了工人,可两个孩子户口却和奶奶一样,还在小站大队。

    夫妻俩当时咬着牙,时不时的把老人孩子都接到城里住,把十分有限的粮票分给没有城里户口的老人孩子,日子十分艰难。

    直到去年,莫金燕终于转正,这才把两个孩子落户在了县里。

    孩子们能在县里上学,也有了属于他们的粮食供应。

    莫金柱现在就担心小妹,她一个二线岗位的新工人,会不会随着清退城市人口的浪潮,被人赶回农村?

    那样影响的可不止她一人,她的三个孩子也要受牵连。

    那可是能吃穷老子的三个儿子啊,没有粮本,谁家有钱弄黑市粮把他们养在县城里。

    “刘哥,我妹夫应该不用担心,但我小妹只是个食堂帮厨的,而且是去年才刚转正的,我待会儿得去提醒他们一下。”

    刘淮安点头:“大环境不好,就算有些工厂自身效益不错,但也有可能受政策影响,不得不跟风裁人。

    “也许最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,但最好还是提前注意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莫金柱非常认同,他已经想好,待会儿回家前,必须要先往小妹家跑一趟。

第134章 裁员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